欧亿代理_日本工程机械营收创纪录,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www.cata8.com 欧亿新闻 2023-06-09 156 次浏览 没有评论

据日本建筑设备制造商协会(CEMA)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财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日本工程机械总销售额为3兆4768亿日元,同比增长19.4%,连续2年刷新了自1990年正式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金额。其中日本国内市场2022财年销售额为1兆0573亿日元,同比增长6.0%;日本出口市场出口额达到2兆4196亿日元,同比上涨26.5%。

另一方面,6月1日由英国KHL集团旗下《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杂志最新公布了前50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的销售额排行榜。从排名情况看,前50强中有11家日本企业,其中两家日本企业进入榜单前十,分别为排名第二位的小松和排名第八位的日立建机。

去年我国工程机械景气度不高,但日本工程机械企业销售额却达历史最佳,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值得我们仔细分析。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研究全球工程机械前十强的两家日企小松和日立建机,看他们做出了哪些战略调整,来找找日本工程机械企业强大的原因。

 

通过涨价转嫁成本

在2022年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暴涨的背景下,小松为了转嫁成本,计划了涨价策略。与2021财年相比,小松涨价总额为1000亿日元以上,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而日立建机也同样制定了涨价策略,涨价总额为300亿日元。在涨价幅度上,由于各地区对涨价的容忍度不同,日企在北美地区的涨幅比在东南亚地区的涨幅更高。北美在涨幅的加持下,在2022财年成为日本工程机械最大出口地。

在客户能接受的前提下,涨价确实是一手好棋,通过涨价策略,日企不仅提高了利润率,而且完全吸收掉了原材料价格和物流运费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

 

调整在华产能布局

2022年,小松重组、合并了部分中国子公司。将中国市场年产能缩减4成,降至1万台。小松方面表示,小松在华工厂将成为公司全球供应链中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在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同时,发挥在华工厂的配套和成本优势,将设备供应到小松在全球的其他市场。

无独有偶,日立建机目前对中国市场的定位也与小松相同,都是作为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生产基地。公开数据显示,日立建机2021年度从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基地向其它地区出口约700台设备,2022年度增至约4000台。其中一半以上是从中国出口到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另外除了小松和日立建机之外,神钢建机中国市场产能减半,降至5500台。住友建机2023年度从中国出口的规模比2022年增长3成。

日本工程机械企业认为,虽然中国市场需求低迷,但在零部件采购便利性和人工费方面,中国作为生产基地仍具有优势。所以现在大部分日本工程机械企业正在把中国作为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生产基地,将利用中国的剩余产能重新构建供应链。

 

抢占东南亚市场

日立建机于2021年6月在印尼启用新的零部件再制造工厂,解决了之前大中型液压挖掘机的再制造零件需要经由日本往外转运的高价成本和周转时间问题。新工厂成为日立建机向东南亚地区供应中大型液压挖掘机再制造零部件的重要基地。

小松更是动作不断,陆续在调整价格及其产品阵容,决心维护既有的市场份额。小松自2021年4月起在印尼、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地销售为住宅用地开发和道路建设量身定制的20吨级中型挖掘机产品。2022年春季,小松在印尼推出30吨级混合动力挖掘机,可节省燃油20%~30%。以此来抢占东南亚市场。

从日本到欧洲再到印尼甚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日本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思维,一直都是先拿下利润丰厚的成熟市场再进军前景可观的新兴市场。北美地区作为日本工程机械最大出口地,日本工程机械企业动作反而不多。现在东南亚地区作为工程机械的新的角力场,可以说谁能在东南亚市场上站稳脚跟,谁就抢占了未来发展的先机。

 

电动化发展有条不紊

由于小松本身不生产电池,要开发电动产品的营销,就需要和外部企业合作。所以小松在电动化设备的开发方面并不急于求成。目前小松在推进20吨级电动挖掘机,和美国的Proterra公司进行了合作研发。在小型挖机领域,小松和本田等进行合作。根据产品规格的大小,小松选择和不同的厂家合作,逐步推进电动化。

有着成熟的有轨电车技术,以及拥有电动采矿挖掘机和电铲的日立建机一直走在矿区电气化进程的前列。2021年6月23日,日立建机与日立ABB电网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以开发无发动机、全电池的刚性框架运输卡车。在使用了ABB的创新性电池技术后,日立矿卡可以从柴油车转变为由电池驱动的全电动车,在大型电动矿用车领域,日立建机一直稳步发展。

当前,全球工程机械市场风起云涌,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永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日本企业通过不断的调整战略适应市场变化,使得销售额大幅度提升,希望我国企业也能与时俱进,以变化的视角将企业发展与市场实际相结合,主动调整相关战略布局,提升自我韧性,加速走出行业下行周期,攀登新的顶峰。

(责任编辑:休鱼)

回顶部
" "